作者: 劉衛國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0-12-12 11:14
俗話說,久病床前無孝子,而定陶區第一中學教師曹廣超卻用自己平凡的行動,演繹了一段“久病床前有孝子”的故事。面對記者的采訪和外人的夸贊,他只是說“這是自己的老人,照顧他們是應該的,是為人子應盡的責任”。
12月2日,記者見到曹廣超時,他正在給88歲的老母親按摩,“這樣按舒服嗎?我把手伸進去你冷不冷?”因腦出血后遺癥和股骨頸斷裂癱瘓在床的老母親牛素然不能動彈,每天需要按摩,曹廣超就一邊跟母親聊天,一邊輕輕地按著,這樣溫情的一幕,在曹廣超家中,七年來天天上演。“一開始給父母親按,后來父親不在了,就給母親按。”曹廣超說。
2013年,對曹廣超來說是難忘的一個年份,5月份,父親因腦出血住院,病情嚴重,醫生診斷為植物人。一時間,曹廣超和家人忙的家里醫院兩邊跑。禍不單行,父親還沒出院,6月份,母親也突發腦出血從床上摔下,住進了醫院。父母同時病倒,對曹廣超和家人來說,像天塌下來了一樣。
父母只有曹廣超和姐姐兩個孩子,父母親出院后,母親可以扶著小板凳下床,而父親沒有知覺,完全不能動彈,吃喝拉撒都要有人,曹廣超和姐姐就在父母親床前搭起了小床,盡心盡力,每天翻身、擦拭,日夜守護。一直到2016年底父親去世,也沒有起過褥瘡。
2015年春天,半身不遂的母親又不慎摔倒,股骨頭摔斷,因為老人患有高血壓和心臟病,不能手術,從此后,老人臥病在床,無法自理。而在父親去世沒多久,姐姐也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和失眠癥,不能熬夜,不能提重物。曹廣超一邊心疼母親,一邊心疼姐姐,就和妻子商量,妻子照顧年幼的女兒,自己就把照顧母親的任務挑到了肩上,悉心照料,無微不至。
曹廣超和母親住的院子里,掛滿了大大小小的棉墊子,這些都是曹廣超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,他介紹說:“老母親皮膚敏感,不能用成人尿褲,我就縫了好多小墊子,墊在身下。我每天五點起床,先給老母親大小便、換洗尿墊、擦洗、翻身,然后做飯、喂飯,這是每天必須做的事兒。”
老人不能吃硬的東西,還要保證營養,曹廣超便把所有的肉、菜、水果用擦板擦成細絲,搗碎、燉爛再喂給母親。“別人喂也不行,不了解母親的習慣,熱了涼了,能不能吃,老母親也表達不清楚,所以,一頓也離不了我。”曹廣超介紹,自父母親病倒到現在,自己一次也沒出過遠門,不放心,也離不開。
母親常年臥床,缺乏運動,怕引起褥瘡,曹廣超每天在幫老人翻身時都要進行按摩、放松,順便跟老人聊聊天,也能減輕老人的心理負擔。“不怕苦,也不怕累,我最怕母親不開心,老人24小時躺在床上,有時會說,這樣拖累我,還不如不活了,一聽到這些,我就難受,老人這樣辛苦地把我們拉扯大,照顧她是我的責任,也是我的本分。我再苦再難也從來不在母親面前表現出來。我每天都跟母親聊天,說說外面的事兒。”
除了照顧母親,曹廣超還惦記著學校的學生。母親桌子上有兩個奶瓶,其中一個他還做了厚厚的保溫袋。原來,他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,每天早晨伺候好母親,便把水倒進保溫奶瓶,放在母親近旁的桌子上,讓母親渴了可以隨手就拿到。然后就要去學校上課了。“伺候父母是良心活,教育孩子也是良心活,學校也很照顧我,只安排給我一個班,人家家長把孩子交到咱手上,咱得給人家教好,不能耽誤孩子。”曹廣超樸實地說。
說起以后的日子,曹廣超很有信心,他說,只要我母親在一天,我就好好地伺候她一天,不光讓她不愁吃喝,還要讓她過得開心、舒心。 通訊員 馬 劍 記者 劉衛國